规旋矩折网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有哪些好的方法?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有哪些好的方法?

首先,足够我们要静下心来,安的方仔细想想自己的全感孩子目前是什么状态,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有好措施。


状态一:经常照顾者(父母,足够爷爷奶奶,安的方姥姥姥爷)离开以后,全感孩子马上就开始哭泣、有好抗议。足够但过了一段时间照顾者回来以后,安的方孩子会非常高兴地去伸手迎接,全感很享受重回照顾者怀抱的有好感觉。


状态二:当主要照顾者离开以后不会哭闹,足够甚至表现得无所谓。安的方当照顾者回来以后,全感宝宝内心很想接近照顾者,但表现出来的却是拒绝、生气,完全不要抱抱。


状态三:在经常照顾者准备离开但还没有离开的时候,就开始焦虑,想要哭了。当照顾者真的离开以后,孩子会边哭、边表现出很烦躁的样子;当照顾者回来以后,内心当中又非常纠结,很想接近照顾者,并且会伸出双手要求抱抱,但当照顾者要抱起他的时候,他又会扭动身体开始抗拒。


状态四:在经常照顾者离开的时候,孩子会表现出无助和漠然,而当照顾者回来以后,根本猜不透他将会表现出什么样子。有时候可能是很热情地拥抱,但也可能是理都不理。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你明明抱着孩子,但他的眼睛却几乎不看你。


以上四种状态,分别对应的依恋关系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混乱型依恋”。


如果你家孩子是“安全型依恋”,那照顾者可以妥妥的放心,你们之间的关系,情感维持的很好,孩子有满满的安全感,他把你当作一个安全基地,只要有你在,他都可以放心的去探索未知。


你要做的,就是延续目前的状态,或者加强也可以。


如果是余下的三种依恋关系,那可能需要照顾者和孩子做出相应的调整。


或许你会觉得目前的状态没那么重要,即使不是安全型依恋也没有关系。那我们就分别来看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混乱型依恋”长大后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回避型依恋”——核心信念是:人都不可靠,我只能靠自己。但他们其实很渴望被需要。


表面很高冷,处处透着生人勿近,却有着虚假的自尊心,这颗自尊心被打击后,很可能走极端,或者一蹶不振。


同时,他们对物的兴趣超过人,故容易游戏成瘾,网络成瘾,酗酒成瘾等。


“矛盾型依恋”——核心认为别人都比我好,我不行。


所以他们容易把自己和另一个人捆绑,自己的生活,情感,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这种人会非常渴望亲密感,但不懂得给对方空间。


“混乱型依恋”——是以上几种依恋关系中最不安全的一种。


出现混乱型人格多数是因为在儿童时期受到了巨大的伤害或虐待,他们一方面很冷漠,但是内心又有巨大的亲密感需求,他们可能长期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一旦抓住了一个人,就会像八爪鱼一样死死地抱紧他。如果这个人受不了了,他会说“如果你离开我,我就自杀”,或者“如果你离开我,我就杀了你”这样的话。


值得期待的是,依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改变,慢慢培养,把不安全型依恋变成安全型依恋的。


具体怎么做呢?


一、不要突然消失

这点对于2岁前的孩子来说,更重要。


2岁前的孩子,他们认为,看见的才是存在的,看不见了就不在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2岁前孩子玩过“躲猫猫游戏”。


当你躲起来,孩子找几次,还是找不到,顿时,他就开始茫然,无助,甚至是恐惧。如果这时他眼前不能出现一个他熟悉的人,那他会感觉自己被抛弃了,会陷入无限的绝望中。


所以,跟孩子玩游戏时,不要藏的太隐蔽。


在平时生活中,不管做什么,可以先跟孩子说清楚,其实他真的能懂。


如,妈妈要去上班,等你吃第二顿饭时妈妈就回来了。为什么不说过一会,差不多,6点时就回来呢?因为孩子这个时候还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一会,差不多是什么时候,对于未知,不要说孩子,大人都会感到焦虑。


再比如,妈妈要去上厕所,你在客厅玩玩具,等你玩到这个小车车我就会出现在你面前啦。


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他们已经慢慢理解,即使某些东西看不到,但是它是存在于某个地方的。这时,仍然跟孩子说明,不要突然消失,虽然孩子知道你会回来,但突然的消失,还是会让他感到一点点伤心。


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任何人都不喜欢被欺骗,包括孩子。


有些成年人喜欢对孩子说谎,觉得一次两次无所谓,或者就是喜欢看孩子被欺骗时的囧样。


这可不好,如,你跟孩子说,吃完饭,就给你看小猪佩奇,结果孩子吃完饭,你却没有旅行诺言,还对孩子说,电视看多了对眼睛不好。


如,你对孩子说,好好看书,就可以买最新的奥特曼,结果孩子认真看完一本书,得到的回答是,你已经有好几个奥特曼了,不差这一个。

……

……


既然本意不想给孩子看电视,不想买奥特曼,那为什么要说呢?既然说了,为什么做不到呢?


大人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不仅会模仿,还会让你在孩子心中的信任崩塌。


对于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孩子不知道哪一句是真,可听,哪一句是假,不可听。


久而久之,孩子便不再信任。对于你说的每一句话话,都持怀疑态度。在这样一个不诚信人身边,怎么会有安全感呢?


所以,对于孩子,父母要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三、接纳安抚孩子情绪

当孩子出现情绪时,不要堵,即使堵了,它也不可能消失,只会被另一种情绪替代。


如,孩子玩具被抢了,他本来就很伤心,这时,如果家长不及时安抚,还责怪孩子没有看好玩具。对于年龄小点的孩子,当时几乎是崩溃的。


他伤心自己的玩具被抢,委屈家长不能理解,帮助自己,难过家长也怪自己……几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年幼的孩子分不清该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有可能他会觉得既然家长靠不住,那就只能靠自己,把以上几种情绪慢慢变成愤怒,或者悲观,或者漠视。

所以,当孩子出现情绪时,家长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安抚,帮孩子及时梳理,让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


个人是不赞同,家长站在一旁,无任何表情的看着孩子从小声抽泣到放声大哭到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这时,孩子的情绪是逐渐失控的,即使当下跟孩子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家长也要对孩子有所表示,如抱着孩子,轻轻抚摸着他的头或者后背或者轻轻拍拍……总之,不要漠然,不要无所作为。


四、积极回应孩子

孩子在玩玩具,当他成功完成一件平时没有完成的事情,转过头,刚好看到家长在注视着他,并给了他一个鼓励的微笑或者手势。孩子该多满足,他会认为,自己一直被关注着。


记得武志红老师说过,人的本质是被看见。


孩子从咿呀学语,到一步一步往前走,从不知如何搭积木,到拼起完整的乐高,都是希望被看见的。


如果孩子从小,都能得到家长积极的,正面的回应,他会在潜意识里逐渐建立起满满的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得到的都是打压,贬低,那他会越来越怀疑自己,一个连自己都怀疑的人,怎么会有安全感呢?


所以,无论孩子做了什么事,成功还是失败,家长都要从正面去关注。如果他做的事没有成功,你要告诉他,下次你一定可以的。如果他成功了,你就给他一个拥抱或者是亲吻。


五、不要把自己的情绪转移给孩子

现在生活压力大,是常态,但这个压力,不是孩子带来的。


有些家长常常会把生活,工作带来的不顺转移给孩子。


如,工作上被同事,领导为难了,回到家,不管孩子做什么,都得不到你的好脸色。


如,跟队友吵架了,心情不好,转头就把这些情绪爆发在孩子身上。

如,昨晚没睡好,孩子只是过来要个抱抱,都能被骂一顿。


以上这些都是情绪迁移,把其他人,事带来的情绪转嫁给孩子来承担,只因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怎样就怎样;只因其他人,事都掌控不了,能控制的,容易欺负的只有暂属于弱者的孩子……


试想,在这样一个喜怒无常,情绪起伏不定,随时都会爆发的人身边,怎么会有安全感呢?



后记

可能有人会说,自己本来就是不安全依恋关系,怎么给孩子安全感。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孩子小,他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事,他是左右不了的。而大人,是可以解决的。


所以如果成人是不安全依恋关系,可以试着去看书,去学习,去发现,去改变,去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用动态的,成长型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找一个属于安全型依恋的人做朋友,靠近他,通过他来疗愈自己。虽然这个办法方便,但是要建立在别人是否愿意,能否长久坚持的前提下。毕竟改变依恋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




参考文献

[1]托德老师.超实用儿童心理学:孩子心理和行为背后的真相.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07,247-26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规旋矩折网 »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有哪些好的方法?